全國統(tǒng)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上海金蘋果雙語學校國際部 編輯:佚名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周日是母親節(jié),上海金蘋果雙語學校國際部老師們?yōu)榱俗尯⒆觽儽磉_對母親的感恩之情,組織了形式不同的活動。下面是此次母親節(jié)活動回顧。
活動一 媽媽,讓我為您做一次飯
一直以來,有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像已經習慣了媽媽為我們做飯洗衣。那么,做飯真的輕松嗎?為了讓孩子們在母親節(jié)來臨前體諒母親的不易,表達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激之情, 劍橋中心IG2的兩位班主任老師,組織班級孩子們*餃子,為自己的媽媽做一次飯。有些孩子雖然從未**餃子,但他們此刻都耐心認真的向老師與同學學習。且看活動后孩子們的感受如何吧!
組織班級孩子們*餃子
IG2(1)裴同學
好吃不過餃子,溫暖不過集體。為加強同學之間的團結與交流,體會母親為我們烹飪時的辛勞,我們班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餃子聚會。
從最初的分配任務、到調制配料,再到*制、再到最后的品嘗,—整個過程都是我們同學自己完成,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微不足道,但少了哪個都會導致最后活動的失敗。最讓我有感觸的還是*水餃的過程。
以前在家一般我們都以吃為主,所以會*的人不是很多,但好在大家還是虛心學習。在*的過程中真是都展示了自家特色,*的各有差異,在加上那些不會的又開始自我創(chuàng)新,整個的盤中就像大雜燴,有的已經完全沒有了水餃的面貌。好在大家在整個過程中還是很高興的,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要達到的最主要的效果,同時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媽媽平時的辛勞和對我們滿滿的愛。
通過這次的活動,不僅是吃了餃子,吃出了餃子的文化,同時還悟出了其中深刻的寓意。餃子由皮和餡組成,不同的餡就是不同的學生,即不同的我們,而皮則是學校,“皮”里孕育著一代代的“餡”,將他們在不同的時間里煮熟變成為“驕子”。 這次的活動是主要以“體驗媽媽的辛勞”為主題展開活動的。我們自己動手*餃子,在其中享受樂趣,收獲成功的滿足。*餃子是最傳統(tǒng)也是最普通的聚會方式,即使是小小的活動也可以凝聚力量。*餃子,讓我們同學之間增加了凝聚力。就像我們的班級,有了凝聚力大家才能團結一心共同奮斗、努力向上、積極進取。最終才能成為一個被煮熟的“餃子”。
IG2(1)朱同學
最初的時候,其實有點不想去,因為自己不會*餃子。然而說可以現(xiàn)場學習,我就抱著鍛煉自己的心態(tài)參加了,多一項生活技能總是好的。
集合的時候,有些人晚到,所以浪費了點時間。然而這并沒消磨掉我們的熱情,剛進食堂,其實還是有點緊張的,畢竟自己什么都不會啊。當班主任將材料搬上來時,感覺自己無所事事,不知道怎么辦。還好有些同***餃子,于是就看著他*,發(fā)現(xiàn)其實挺簡單,看他*了幾個自己嘗試就*。*了之后又有新的問題,就是如何弄花邊。糾結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后終于釋然。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吃,于是就不再糾結,花邊也隨性弄。經過長時間的奮斗,餃子終于*完了。
在*餃子的整個過程中讓我體會到了母親為了我們能夠吃好,生活的更好,這背后付出了很多艱辛。雖然餃子餡是由班主任高曉紅老師已經弄好的,但是看到了老師在準備過程中付出了很多,每個細節(jié)都要考慮到,這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媽媽的愛。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將餃子拿到廚房下鍋。因為我們*的較多,所以下鍋的時間較晚,等的時間也較長。當那一鍋鍋餃子出爐,我們激動的拍下了我們的成果,心情十分激動,各種餡的餃子也讓我們口水直流。
通過這次活動,鍛煉了大家的合作能力,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同時相信我們對母親的這種表達方式媽媽也會感到欣慰。
IG2(2)陸同學
五月十一號,距離母親節(jié)只剩兩天之余。驕陽似火的初夏,老師帶著我們進行了一次意義非凡的*餃子活動。作為餃子生產線上的一員,我體會到了母親為我*餃子時的心情;看似簡單卻又精致的餃子外形,卻對我來說是個難題。自己*的餃子是扁平的,很難去達到那種美觀的形狀。
我不禁想起了媽媽,媽媽也經常給我*餃子,嫻熟的手法,精心調制的餡料,讓我難以忘懷。我也希望自己能*出像媽媽那樣的餃子,送給媽媽嘗嘗。
于是跟老師努力學,但最后餃子還是不夠美觀,但我相信,及時是相貌奇特的餃子,媽媽也不會嫌棄,因為這是我**次給媽媽*餃子吃。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體會到媽媽平時為我做飯的不容易,深深體會到了媽媽的辛勞,在此,祝媽媽節(jié)日快樂!也祝愿全天下的母親節(jié)日快樂!
活動是德育的載體,相信通過這些活動,國際部的孩子們能體會媽媽的辛苦,能理解父母的不易和師長的苦心,希望孩子們不辜負父母和師長熱烈的期盼,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修養(yǎng),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令父母親驕傲的孩子!
活動二 媽媽,讓我為您泡一杯茶
國際部劍橋中心家長課堂系列活動本次有幸請到了美國中心高二班江彥昆的媽媽為孩子們做了有關茶藝的講座。
茶藝講座現(xiàn)場
茶藝師蒼翠,國際部江彥昆媽媽,國家高級茶藝師、國家高級公共營養(yǎng)師;長期從事茶藝表演,茶文化交流活動,潛心推廣健康營養(yǎng)培訓。她的愿望:愿為弘揚中國茶文化及健康養(yǎng)身做出貢獻,希望身邊的每一個人把健康帶回家。
首先,蒼老師為孩子們介紹了茶的歷史和茶文化,以及喝茶的好處。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
由于茶葉生產的發(fā)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得更加清楚、直觀,于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茶"字。"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fā)于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
茶藝講座
茶藝起源于中國,自古以來,插花、掛畫、點茶、焚香并稱四藝,尤為文人雅士所喜愛。茶文化在很多國家都很流行,在日本稱為茶道,在韓國稱為茶禮,在中國稱為茶藝。
茶字拆開就是二十加八十八,所以喝茶可以健康長壽108歲,中國人一直認為:喝茶的男人不壞,喝茶的女人漂亮,喝茶的孩子聰明,喝茶的老人健康長壽。
好水泡好茶,那么如何鑒定茶的好與壞呢?蒼老師講解了理論知識后讓孩子們現(xiàn)場對比了兩種白茶,大家發(fā)現(xiàn)除了從茶的湯色盒口感上鑒別,從茶葉的形狀和顏色也能看出茶中的學問。比如清明前后的白茶不同,原因不僅和制作過程有關,更和天氣有關,所以茶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健康飲品。
上海金蘋果雙語學校國際部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tài),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